在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生物医药领域民营企业的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为项目提供了补充资本金,让我们有信心加快推动项目建设进度,为山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资源型经济转型贡献更多民营力量。”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4月25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业内专家表示,作为政府实现特定经济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政策性金融工具具有期限长、成本低、杠杆撬动作用强等优势,在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特定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聚焦解决基建项目资金来源不足问题,既有利于精准支持国家重大项目,也有利于引导资金更多配置科技创新、消费升级、绿色低碳、基础设施等领域,助力国家中长期战略目标实现。”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金融团队主管李佩珈表示。
9月29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9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正积极推进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同日,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三大投放主体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和进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完成注册,并迅速进行了首批投放。
“在获悉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后,分行团队当日便赶赴大同入企宣讲政策,并于同日协助该民营企业赴大同市发展改革委完成项目申报,最终推动项目成功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清单并首批进行投放。”进出口银行山西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在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对上述生物医药领域民营企业支持情况时说。
投放进度快是此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的明显特征。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了解到,9月29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在成立当日即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重点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并加大对民间投资和新质生产力领域支持力度,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国开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10月17日15时,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已完成1001.11亿元基金投放,共支持项目562个,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超1.26万亿元。”农发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经济大省是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三大投放主体筛选项目的关键词。在已经完成的投放中,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向12个经济大省投放1465.8亿元,占比77.4%;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向12个经济大省投资项目407个,671.36亿元;进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对经济大省投放占比达83%。
此外,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是三大投放主体的另一个重点投放领域。目前,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完成投放545.2亿元,占比28.8%;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支持项目23个,93.59亿元;进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占比达40%。
“将民营企业纳入支持对象,优先对接民营科技企业、消费升级领域民企项目,有利于推动政策红利直达民营企业,让符合条件的重大企业及民企项目获得支持。”李佩珈认为。
在业内人士看来,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是推动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同时也能够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新机遇。“5000亿元政策性资金预计可带动约4.17万亿元社会投资。”李佩珈表示,通过工具资金撬动的社会资本中,商业银行贷款是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可通过与政策性银行合作,设计‘资本金+市场化融资’合作方案,扩大信贷投放。”李佩珈说。
责任编辑:袁浩